今天刷到一个讨论“符号”的帖子,还挺有意思,我也来凑个热闹,说说我是咋理解的。
我看到“符号”这俩字,第一反应就是数学符号,加减乘除啥的。后来一想,不对,生活中到处都是符号,红绿灯是符号,各种指示牌也是符号,甚至连表情包都是符号。
为弄明白啥是符号,我还特意去网上搜搜。这一搜,发现关于“符号”的说法还真不少。
有人说,符号就是个记号,用来标记东西的。比如,你去超市买东西,商品上贴的条形码就是一种符号,扫一下就知道是啥、多少钱。
还有人说,符号是大家约定好的一种交流工具。最典型的就是语言,我说“苹果”,你就知道我说的是这就是一种符号。想想也是,要是没有这些约定好的符号,咱俩都没法交流。
我是咋一步步理解符号的:
- 从具体到抽象:
我只能想到一些具体的符号,比如路标、数字、字母。后来慢慢发现,符号可以很抽象,比如一个微笑的表情,就能代表“开心”这种情绪。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。
- 从单一到多样:
我以为符号就是个简单的标记。后来发现,符号的功能可多,它能传递信息,能表达情感,甚至能代表一种文化。比如,中国的“福”字,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符号。
-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:
以前,我都是被动地接受别人创造的符号。我发现自己也能创造符号,比如在聊天时发个自创的表情包,或者给自己的小发明设计一个独特的logo。这种感觉还挺酷的。
我对符号的理解,就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东西,慢慢抽象成一个概念,然后再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更广阔的范围里。我再看到“符号”这两个字,脑子里出现的就不仅仅是加减乘除,而是一个更丰富、更多元的世界。
你看,我今天分享的这个过程,像不像咱们平时学东西的一个过程?从一头雾水到慢慢清晰,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。我觉得这就是学习的乐趣所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