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ZZ游戏攻略 正文

中国式家长和现实一样吗?这款游戏引人深思!

说到《中国式家长》这游戏,我可是太有发言权!当初这游戏刚出来那会儿,Steam上铺天盖地都是,我就跟风入。

刚开始玩的时候,那叫一个上头。

我寻思着,这回我可得好好规划规划,培养出一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弥补一下我当年没好好学习的遗憾。于是我开始疯狂“鸡娃”:什么“黄冈密卷”、“五年高考三年模拟”,一股脑全给安排上。课余时间?不存在的!全给我学!学!学!

  • 第一周目,我铆足劲儿,让孩子学各种技能,参加各种比赛,就想拿个“状元”回来。
  • 结果?孩子压力太大,心理状态直接崩,高考成绩一塌糊涂,只考上个普通大学。

痛定思痛,我决定换个思路。

第二周目,我开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。除学习,我还安排各种兴趣爱什么画画、音乐、体育,一个都不落下。我还特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经常跟他聊天、谈心。

这回感觉好多,孩子也变得开朗、自信。

可是,新的问题又来。因为我太注重“素质教育”,反而忽略学习的重要性,结果孩子虽然多才多艺,但高考成绩还是不够理想,只能去个二本院校。

玩到第三周目,我感觉自己已经有点“佛系”。我开始反思,这“中国式家长”到底应该怎么当?

我不再强迫孩子学习,也不再给他安排满满当当的日程。我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,给他一些建议和帮助。我开始尊重他的选择,支持他的梦想。

没想到,这回反而有意外的收获。

孩子自己找到学习的动力,成绩也稳步提升。虽然没有考上清华北大,但也去一所不错的985大学。更重要的是,他过得很开心,很充实。

玩这么多周目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:《中国式家长》这游戏,真的太真实!它把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些事儿,全都给还原出来。什么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、“考不上好大学就没出息”、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”……

这游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。

我开始理解,父母的那些“唠叨”、“期望”,都是出于爱。但我也意识到,过度的压力和控制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
所以说,《中国式家长》这游戏,不仅仅是一款游戏,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轨迹,也引发我们对教育、对亲子关系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