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心血来潮,想搞个三国时期的地图出来,看看那时候的势力分布到底是啥样的。毕竟从小就听“滚滚长江东逝水”,对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充满好奇。
动手前的准备
说干就干!我先去网上搜一圈资料,发现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。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各种高科技地图工具,想解当时的地理信息,只能从历史文献里一点点抠。
我找到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描述,比如“魏国占据中原”、“蜀国在西南”、“吴国在东南”之类的。这些描述都比较笼统,具体每个国家的地盘有多大,边界在哪里,还是不太清楚。
我又翻一些资料,发现有人提到“汉末十三国地图”,这可真是个好东西!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地图,但至少能让我对当时的行政区划有个大概的解。
拼凑地图的过程
有这些资料,我就开始动手“拼凑”地图。我先是找一张现在的中国地图做底子,然后根据找到的资料,一点点地往上“贴”信息。
- 魏国: 我大概比划一下,魏国应该包括现在的辽宁一部分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,还有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的一部分地区。
- 蜀国: 这个比较好确定,主要就是现在的四川盆地那一块。
- 吴国: 主要在东南地区,具体范围我还得再查查资料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:三国时期的地图跟现在的中国地图比起来,那可真是“小巫见大巫”。那时候的国家,放在可能也就是几个省的大小。
我还发现,一些重要的地理标志,比如长江、黄河,在三国时期的地图上就已经很清晰。这些河流,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!
遇到的困难和感悟
这个“拼凑”地图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料太少,而且很多都是文字描述,很难精确地还原到地图上。
比如,我找到一份资料说“长沙(今湖南省临湘市)是孙坚当过太守的地方”,可是具体这个地方在当时的地图上是什么位置,我就不太确定。
不过通过这回“折腾”,我对三国时期的地理分布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。也更加体会到,历史这东西,真是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挖掘、去还原的。
虽然我这地图做得还很粗糙,很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考证,但至少,我已经迈出第一步。以后有时间,我还要继续完善这张“三国地图”,争取把它做得更精确、更详细!